湖南11岁的小学生偷了花父母4万多买的游戏设备。如果不是偶然发现,花可能会得到更多;
杭州小学生偷了花母亲5万多买的游戏皮和装备。如果父母不还信用卡,发现账单有误,可能还蒙在鼓里;
一个月前,贵阳14岁的男孩偷走了花的母亲13万元,去买游戏设备;
杭州一名13岁的男孩沉迷于游戏。在他的父母阻止他后,他做出了一个咄咄逼人的举动,从一栋高楼上摔了下来。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环顾四周,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逐渐在游戏中迷失自我,放学回家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拿出手机玩两把游戏。有的甚至偷偷将手机带到学校,上课都在玩。
当父母发现并采取强硬措施制止后,发现孩子的抵触情绪特别大,有的甚至和父母对着干,很多还做出过激行为。
这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深思。
对他们来说,本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本应该在这个最美的年纪做些更有意义的事,哪怕是四处看看,体验生活的乐趣。但是,他们选择坐在凳子上,躺在沙发上,可以是一整天。
这种封闭的娱乐使他们缺乏线下与朋友社交的机会,逐渐被虚拟世界麻痹,开始逃避现实。
更可怕的是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中小学生身上,哪怕是成年人,也有不少沉醉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难以自拔。
当虚拟世界能够满足他们不切实际的欲望时,对虚拟世界的依赖就变得越来越严重,以至于他们愿意在这方面花赚钱,即使他们没有钱,他们也可以尽力去赚钱。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孩子背着父母把辛苦赚来的钱投入游戏,当一件件游戏装备、游戏皮肤出现在他们的虚拟账号中时,内心的虚荣得到了满足,但他们又该如何面对现实的世界呢?
虚拟世界很美好。只要你愿意放弃花时间和花金钱,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一切,极大地满足你的虚荣心。然而,毕竟我们生活在现实中,我们需要面对现实中的问题。我们也需要时间和汗水来交换你想要的东西,但后者会更难。
沉迷于游戏就像一个游戏把一个玩家变成了一个木偶,当不是你在控制它,反而是它在控制你。
所以当我们感到压力和无聊的时候,我们不妨在生活中用其他方式取悦自己。比如,来一次酣畅淋漓的跑步,和朋友同学在球场挥洒汗水,和闺蜜在街头漫步,或者在图书馆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我们曾经有很多取悦自己的方法,但是有人选择了最容易沉迷的一种。
游戏正好抓住了孩子的“人性弱点”,让孩子很难放弃,成为游戏最忠实的粉丝。
此外,中小学生大都有一定的好胜心不愿意轻易承认自己不如别人。所以当他们发现自己在游戏里打不过别人的时候,就会看游戏装备,于是他们的歪脑筋就会集中在怎么充钱上,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中小学生背着父母在游戏里偷偷充钱。
游戏容易让人丧失理想与志向。
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有自己的理想。有些人想成为科学家,有些人想成为工程师,有些人想成为医生.
但是,沉迷游戏之后,你会发现他的理想和野心都在逐渐丧失。如果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你会知道当你从学校回家时你应该玩游戏,想方设法让自己在游戏中比别人更厉害,而不是在现实生活中一较高下。。
选择苦前甜后的人,在该努力的年纪选择安逸。其他人都在努力学习,都在尽力发挥。不得不说,这些人都有过相对轻松快乐的童年,但以后去社会上,你会发现他们的结局并不那么好,选择越来越少,最终会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所以相比之下,希望大家可以选择先苦后甜。虽然你的童年可能少了游戏的陪伴,将来走向社会,有了一定的综合能力,你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在花,学习和社交,但你会感谢自己默默的奋斗,因为你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手机只是工具,游戏只是解压方式之一,用好它们就是助力,用不好就是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