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证明:《我的世界》《我的世界》是真实世界的概率有多大?
2500年前,爱琴海附近的一群人向古代罗马数字低头,因为他们相信世界是由他们最抽象的基本概念和数字组成的。
2009年,波罗的海附近佩尔森家族的一名30岁男孩坐在电脑前,用“0”和“1”这两个基本单位操作规则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并添加了第一个生物,——人。然后他把这个世界命名为“我的世界”。而这与2500年前的跪拜不谋而合。
01
“我们活在真实世界的概率只有十亿分之一”
2016年3月,在加州,举行的代码会议上,美国,马斯克回答了记者提出的一个问题,即“我们有可能生活在一个虚拟世界吗?”马斯克的话说人死无止境,人类可能只有十亿分之一的概率生活在现实世界中。观众哗然!
事实上,关于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这个话题的讨论似乎自古就有。庄生晓梦见蝴蝶,它来自2300年前。据说庄子在梦里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人,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很难说是庄子在梦里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里变成了庄子。这就引出了一个论点:你自己和这个世界是蝴蝶的梦吗?
这一点几乎与《庄子齐物论》最富哲理的“诗末”惊人地一致。跨越两千多年,在不同的文明背景下,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人生可能是一场梦。最后一首诗说:“玩家开始新的梦想。玩家就是宇宙。玩家就是爱。你是玩家。醒醒。你应该醒醒。”
醒来之后,是不是又开始了一个新的梦?梦定梦,什么是现实?
02
《我的世界》 会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么?
1975年,艾尔奥尔康开发了第一款家用电子游戏《我的世界》,它起源于美国,模拟两个人打乒乓球。两条线之间有一点在移动。那时候是很有名的游戏,游戏控制器在摇杆上有个按钮。极其简洁。
但是,到了2021年,谁也想象不到现在的技术进步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有这么快。从当年的两个方块一个点,变成了现在可以极其真实的《Pong》。它真的是用材料和3D仿真做出来的,甚至你可以在VR沉浸中体验,仿佛在穿越另一个世界。有人觉得50年也能这么恐怖。也许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很快就会模糊甚至打破。
其实这个不难理解。1000年后回头看今天的《我的世界》,可能就像当年的《我的世界》一样简单。谁能知道我们现在的文明不是高级文明模拟的游戏,我们是有AI的人类生物,我们在游戏里。
03
《Pong》
科学表明,真实图像质量像素和虚拟图像质量像素的区别是人眼可以分辨的,就是1亿像素,也就是16K图像质量。虽然这种画质用现在的技术很难普及,但也不是不可能达到。也就是说,只有目前的技术足以创造出人眼无法识别的虚拟空间。
100年后呢,1000年后呢?也许你会被放在一个满是16K画质的巨大屏幕房里,醒来后你的视觉会成为你判断这个世界是真是假的最大障碍。至少视觉上,是真的。即使我们把科技发展速度放慢1000倍,《是否,我们活在计算机模拟中?》也会在一万年后变成一个“真实”的世界。至少从科技发展的曲线来看,这似乎是每个人都可以期待的事情。
其实早在2003年,就有一位著名的哲学教授发表了一篇论文《我的世界》。另一个命题是“我们是不是都生活在《是否我们活在计算机模拟中?》这样的伪游戏世界里?”本文的核心论点和表述是,我们现在的世界,甚至宇宙空间,都是高维文明在计算机上创造的。
万一这台电脑在高维文明的用户也叫马库斯佩尔森,也许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带走了人类,加入了僵尸.从此人类灭绝了。村落文明诞生于后世,村民们通过研究大陆的历史发现了人类化石,于是得出了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人类文明灭绝的结论。他们称这个时期为《我的世界》灭绝的白垩纪。
如果你现在觉得这篇文章很可笑,是的,很正常。毕竟,当我们进入/gamemode creative并按enter键的那一刻,我们仍然处于地球维度的生存模式。
要知道《我的世界》的村民永远也找不到并尝试输入创建指令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