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产恐怖游戏似乎又重新焕发了活力。与国内恐怖电影普遍打大街的情况不同,国内恐怖游戏永远是杰作,这一点无论是去年引发玩家热议的《港诡实录》,还是用故事征服玩家的《烟火》都证明了这一点。
最近又有一款恐怖游戏引起了很多玩家的好奇,因为这款游戏——与鲁迅老师有关国内恐怖游戏《人窟日记》最近正式开启Steam页面。这个由狗、猫和老鼠工作室制作和发行的游戏有一个故事介绍页,上面写着:“其中一些是根据鲁迅"老师的作品改编的
这不禁让很多玩家质疑。鲁迅也写恐怖故事吗?或者鲁迅先生的哪部作品被改编成了恐怖游戏?是《呐喊》,《彷徨》还是《朝花夕拾》?我们能在游戏中看到鲁迅先生本人吗?这些问题我们只有在游戏正式发布后才能知道,但是从这次发布的公告和游戏介绍中可以知道《人窟日记》 ——和食人有关。
这一段是官方的故事梗概,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游戏的故事背景是现代和当代的,故事的内容大概会与鲁迅但是在游戏发布的预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游戏剧情大概率会和鲁迅老师 《狂人日记》 中的理念和剧情相吻合,也许会跟玩家讲述一个“吃人”的故事。老师无关
这位官员还向玩家明确表示,游戏的线索很复杂,其中一些线索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意味着鲁迅可能会保持对“食人”的理解,但不清楚谁会“食人”。
游戏的设计也很有意思。在艺术设计上,贴近生活。对玩家来说最有趣的是拖车里的住宅走廊,墙面上那密密麻麻的办证通厕电话小广告非常真实,每家每户大红色的对联和“福”字也在告诉着玩家这是在中国。
而这款游戏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计,那就是——声音。官员向玩家介绍说,谜题和剧本是紧密相连的,游戏中的一些谜题也与声音有关,这是恐怖游戏中常用的恐吓手段。试想一下,玩家在紧张地听声音解密的时候,突然有一种声音震撼的感觉。想必游戏制作团队会好好利用这个功能。
但是作为一款中国恐怖游戏,《人窟日记》和其他恐怖游戏有什么区别?
气氛恐怖路线也是亚洲,像是泰国的 《甜蜜的家》 、日本的 《零:月蚀之假面》 都是走的这种路线,通过诡异阴森的氛围和神秘且未知的超自然现实来使玩家感到恐惧。最常见的恐怖游戏类型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绝对是亚洲第一。经过5000年的沉淀,一切都会发生质的变化。恐怖文化也是如此,很多我们熟悉的文化在经过现代恐怖主义的解构之后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芒, 《港诡实录》 和 《纸人》 就是最好的例子。
《港诡实录》“花旦分尸”案,让知名粤剧《花旦》看起来像是邪教,而曾经美丽的陈伶宜,却变成了扮成花旦的蜘蛛怪,让戏子感叹自己的不幸遭遇,同时也对自己化身的怪物既熟悉又恐惧。这种贴近生活的设计会让玩家产生熟悉的联想,同时也会对这份熟悉感到背脊发凉。
中式恐怖游戏最精髓的地方莫过于此,正是比任何外国厂商都明白和了解国内玩家的痛点,明白如何拉进恐怖与现实的距离,那么这份恐怖才会有着真真切切的现实意味,可以说是最好的本土化特色也不为过。
相信很多国内玩家,不,很多中国人小时候都听过鬼故事。虽然说建国后不允许变精,孩子们也不是在说怪力的乱,但是鬼故事的刺激总是像辣味一样刺激我们的神经,人怂胆小却总是爱听的不就是我们吗?
其实有中国特色的恐怖无非就是那些特质,比如优秀而落地的氛围塑造,神秘而诡异的叙事,紧张而有特色的解密元素,共同营造出国产恐怖游戏欣欣向荣的场景。
无论是刚在Steam上推出的《烟火》、《港诡实录》还是《人窟日记》,这些游戏都是恐怖游戏领域的先锋,也是对中国文化特色的极好理解。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他们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意义重大。